吹棉蚧鉴别特征如下。

(1)成虫。雌虫体长5~7毫米,椭圆形,橘红色,腹面平坦,背部向上隆起,被有白色蜡质分泌物;足和触角黑褐色。雄虫体长约3毫米,口器退化;触角黑色,前翅发达,紫黑色,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端有2突起,其上各有长毛3条。

(2)卵。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初产时橙黄色,后变橘红色,密集卵囊内。

(3)若虫。初孵若虫橘红色;足、触角及体上的毛均非常发达,体被蜡粉或白蜡丝;触角黑色6节。2龄后雌雄有区别,3龄若虫长2.3~3.5毫米,橘红色,披有白蜡质薄粉。

(4)蛹。橘红色,长3.5毫米;长椭圆形,被有白色蜡粉。茧长椭圆形,白色。

在上海,越冬雌成虫于春季3月开始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为若虫盛孵期。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吹绵蚧的发生。发生严重时,叶色发黄,枝梢枯萎、脱落,植物生长势衰弱或死亡,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降低观赏价值。

吹棉蚧的防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加强肥、水等养护管理,增强植株抗虫能力。另外人工刮除虫体或剪除虫枝。

②抓住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施花保100倍液或烟参碱1000倍液,或吡虫啉、艾美乐、阿克泰等,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施用2~3次。

③可以在吹绵蚧发生的地区引放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优势天敌来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