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的树皮腐烂,手按有水挤出。根据症状描述,该病应为杨树溃疡病,病原物为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格孢腔菌目、葡萄座腔菌科、葡萄座腔菌属。其无性型为聚生小穴壳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在我国常见的是其无性型,有性型较少出现。

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上,也出现在小枝上。以幼树、小树,新移植树受害重。病斑有两种类型。水泡型:只出现在幼树和光皮树种枝干上,在树皮表面形成一个约1厘米大小的圆形水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近圆形稍下陷的枯斑,灰褐色,后期出现小黑点。枯斑型: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质柔软,后干缩微下陷形成近圆斑,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后期出现小黑点。当病斑大量出现,会对树干形成环割引起树木死亡。小枝易产生环割枯死。

病菌在枝干的病斑内越冬。成为当年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能长期保存在病树干内,一旦水分失去平衡,便易于发病,因此苗木质量差、根系受损、贮运期长、土质差、定植技术不规范、连续高温干旱及其他引起树木脱水和树势衰弱的因素都有利病害发生发展,加重为害。受害严重的病树发生死亡。病害每年出现春夏和夏秋两个发病高峰期,高峰期病害严重程度与前述各项条件密切相关,症状出现时间因各地条件不同变化较大,上海在新移植树的当年8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第二年2月下旬至5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都可见到水泡型症状。但水泡数量明显下降,不同杨树种和品种对溃疡病抗病力存在明显差别。

防控该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造林前根据林地综合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或不同的杨树树种和品种。

(2)选用优质苗木,缩短贮运期,防止失水,保持优良定植技术,加强定期管理措施,遇连续干旱时及时补水。

(3)成活数年的大树,若遇夏季连续高温干旱,应及时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