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富农智库

白叶枯病是水稻细菌性病害,初次发病的菌源主要来源于种谷和病稻草。播种后,细菌可通过根和芽鞘的空隙侵入,引起发病。一般先出现中心病株,然后向四周扩散,出现一墩墩落黄现象。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造成大片的枯死。风、雨、露、灌水、昆虫和人都可以成为白叶枯病的传播媒介。我国南方稻区如遭到台风侵袭(在有菌源的条件下),病菌很容易通过稻叶的伤口侵入,造成白叶枯病的流行。

由于白叶枯病发病后较难控制,故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在稻种调运过程中必须严格例行检疫制度。已经感病的病谷绝不能留种。在肥水管理中切忌深水、重肥(速效氮肥)。在病区一定要做好种子消毒浸种处理和禁止用病稻草扎秧把。1%石灰水浸种是传统的有效方法,但浸种时间偏长。在早稻谷浸种时若遇低温连阴雨天气,可能会影响发芽率,可以改用85%二氯异氰脲酸粉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药液后方可催芽播种。

田间初见发病中心,尚可施药控制。推荐农药有25%叶枯宁可湿型粉剂500倍液(亩用量约100克),或20%龙克菌水悬浮剂500倍液。

与白叶枯病相似的还有细菌性条斑病,其发病条件与病害症状相似,都属植物检疫对象,防治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