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害是秋季大葱上的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长圆形病斑,而后迅速向上、向下扩展,呈梭形;随后边缘呈黑褐色,有黄色晕圈,病斑上略显轮纹;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绒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花梗变黄枯死,花梗折断,并发紫斑病。该病的流行的最适温度为23~28℃,病菌孢子萌发和入侵都需要相对湿度85%以上。温暖多湿的季节发病重,田间不洁、遗留病残体多、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连茬、土壤黏重等情况均有利于该病发生。

农业防治应实行与非葱蒜类作物2~3年轮作一次。在定植活棵后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剔除;使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高温期间切忌大水漫灌,可以减少发病。

药剂防治建议在发病初期选用40%安克锰锌或50%扑海因喷雾,交替使用,每周1次,连续3~4次,能较有效控制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