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感染了果桑菌核病,又称白果病。这是一种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造成的病害。桑葚菌核病是肥大性、缩小性、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我们在栽培中发生的菌核病主要是肥大性的。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时,果实发病部位出现肥大或肿大,颜色呈灰白色,严重时会看到有黑色菌核,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在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通风透光差、花果多、树龄老的情况下更易发病。早春大棚果桑由于大棚中湿度大、局部升温快,所以极易发生此病。

白果病一旦发生便很难防治,特别是果实已在转色或接近成熟期时,不能再用药剂防治,所以应该以预防为主。具体防治时,应在冬季休眠期时喷5度石硫合剂。萌芽开始时,用70%甲基托布津100~600倍液、好力克2000~30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或百菌清800倍液进行喷雾,每7~10天1次,交替使用。若防治已晚,应及时摘除病果,带出果园,集中销毁,并加强大棚通风,以减轻病害,减少损失。到6月截枝后,可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喷雾世高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时力求枝干和地面均匀,因为菌核会随病果落入地面,在土壤中越夏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