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黑星病又名疮痂病,是桃树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我国各产桃区均有发生,该病的为害常使果实品质降低、外观变劣。除桃外,还能侵害梅、李、杏、扁桃、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病菌主要为害果实,其次为害叶片和枝梢。病菌常以菌丝体状态,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至次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再由风雨传播,陆续侵染。江南地区,5~6月间多雨潮湿时发病严重,果园低湿或通风不良时容易加重该病发生。病菌侵入寄主后,潜伏期较长,叶及枝梢接种后通常需经25~45天才发病,果实上更长达42~77天之久。因此,田间表现为早熟品种发病轻,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较重。

防治该病害一定要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药剂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结合修剪,仔细剪除患病枝梢,全部收集烧毁,减少病原。

(2)认真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及时进行树体的夏季护理,使树冠通风透光,以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早春芽萌动初期,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谢花后20天至6月下旬,每10~15天喷药1次,药剂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72%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10%世高3000~4000倍液,或50%福星8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