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性严重的寄生虫病,分布十分广泛。病鸡和带虫鸡是其主要传染源,球虫经消化道感染。3月龄以内的鸡都易感染,尤以3~6周龄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50%~100%。鸡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维生素A、维生素K缺乏是本病的诱因,可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3~6周龄的鸡临诊上主要表现为排出橘红色、咖啡色或血性粪便。盲肠球虫可引起盲肠膨大变粗,呈暗红色,盲肠壁增厚,内有血性凝栓,黏膜弥漫性出血或坏死。小肠球虫主要病变在小肠前段,肠腔扩张,肠浆膜充血并密布粟粒大的出血点,肠壁变厚,肠黏膜显著充血、出血及坏死,内容物为血液或血凝快。鸡球虫在鸡体内有一定发育周期,即从鸡食入成熟的合子孢子的感染性卵囊开始,通过肌胃磨破卵囊壳,子孢子破壳而出,经胆汁和胰蛋白酶等的作用,子孢子钻入肠上皮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4~7天后形成合子。此时虫体大量损伤肠黏膜细胞,造成肠黏膜脱落和肠出血,合子在1天内形成卵囊,卵囊从肠黏膜脱落随粪便排出。排出的卵囊是未形成子孢子的未成熟、无感染性卵囊,只有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有氧环境下才能发育成为成熟、有感染性的卵囊。当你的鸡发生血便时,球虫已经感染了4~7天,第8天鸡自然地不再拉血粪。

由于所有的药物对卵囊无杀灭作用,所以在看见鸡拉血粪时用药是没有效果的。至于停药后,鸡再发球虫病,是再次感染后的发病。所以,对鸡球虫病治疗应从感染球虫之前或刚感染未形成卵囊时用药才有效果,而且要连续投药。治疗可选用磺胺间二甲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等、尼卡巴嗪、球痢灵、盐霉素、地克珠利等,一般用药7~9天,以防病情反复。

此外,还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棚舍干燥,特别是食槽、水槽的周边保持干燥,以抑制未成熟卵囊发育。粪便要及时清理、堆积发酵。有试验证明,50℃、2小时,60℃、15分钟,75℃、3~5分钟未成熟卵囊即被杀灭。可利用堆肥升温,杀灭卵囊,减少污染。